[散文随笔] 黄岩溪系列之十:苦竹笋

[复制链接]
查看379 | 回复0 | 2023-2-17 14:58:36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黄岩溪两边山上,除了毛竹林、树林,半山以上还有大片的苦竹林。而小英山村座落在黄岩溪边半山之上,该村就是以苦竹为特产闻名乡县的。在集体化时期,黄岩溪边各生产大队社员工价大多只有几毛钱,因小英山村人少苦竹多,那时工业落后,伞柄、农用支架、船帆等都要用上苦竹,价格比毛竹高且畅销,社员工价都在1元以上,致使黄岩溪两岸各村都羡慕他们。

苦竹在春夏之交长笋,此时正是其它蔬菜已过而夏季的瓜果尚未成熟之时,人们会以苦竹笋作菜肴,因其味苦,只是把它作为青黄不接时的接济,先把它煮熟,切成薄片,再放清水中浸泡几天,祛除苦味后再炒煮。

宋以前,文字中没有食用苦竹笋的记载。晋•戴凯之《竹谱》只提到它的作用像麻枲:“杞髪苦竹,促节薄齿。束物体柔,殆同麻枲。”唐代诗人诗中多有写到苦竹,但他们多是借以体现所处环境的悲凉孤寂,如李白《劳劳亭》:“苦竹寒声动秋月,独宿空帘归梦长。”白居易《琵琶行》;“住近湓江地低湿,黄芦苦竹绕宅生。”杜甫专门写过一首《苦竹》,“青冥亦自守,软弱强扶持。味苦夏虫避,丛卑春鸟疑。”也只是借苦竹的“青冥”“自守”,抒写自己坚守节操,不与世俗同流,导致众人嫌弃的境况。可见,唐时还没有人食用苦竹笋。

宋时,黄庭坚因直言获罪,贬官至戎州(今四川),此地盛产苦竹,但当地人认为,苦竹笋不能吃,吃后会使旧病复返,会使人枯瘦而死。黄庭坚要吃苦竹笋,当地人都劝阻。可他吃过苦竹笋后,专门写了一篇《苦笋赋》,其中写道:

僰道苦笋,冠冕两川。甘脆惬当,小苦而反成味;温润缜密,多啖而不疾人。盖苦而有味,如忠谏之可活国;多而不害,如举士而皆得贤。是其钟江山之秀气,故能深雨露而避风烟。食肴以之开道,酒客为之流涎。彼桂斑之梦永,又安得与之同年!

黄庭坚笔下的苦竹笋,味美且有益于身心健康,用它作佳肴,可以振食欲,用它来下酒,令人流口涎,并声称自己“酷嗜苦笋”。但是,食用苦竹笋当时并不普遍。

明时,李时珍在《本草纲目》中说:苦笋味苦甘寒,主治不睡,去面目及舌上热黄,消渴明目,解酒毒,除热气,益气力,利尿,下气化痰,理风热脚气,治出汗后伤风失音。可见,苦竹笋有较大的药用价值。除了笋外,叶、茹、沥、根等具有清热、解毒、凉血、化痰等功效。可见,当时还只是看重它药用的一面。

现代,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,人们对饮食更追求绿色健康。而苦竹笋,据检测,富含糖类、蛋白质、脂肪、纤维素半纤维素,以及磷、铁、钙和其它多种元素、维生素等物质,不仅可以捞煮后炒食,也可以加工成水煮笋或各种调味笋。苦竹笋味道甘苦,脆嫩可口,生津开胃,回味甘美,不仅是优良的无公害蔬菜,更是减肥和防止肠癌的保健食品,具有清肝明目的药用价值。现在,春末夏初时,一到黄岩西部的菜市场,就可看到许多叫卖苦竹笋的摊贩。而盛产苦竹的小英山村,苦竹笋也就成了该村的支柱产业。

因我妻子的老家是盛产苦竹的小英山村,因此我家餐桌上苦竹笋是常有的菜肴,每当吃着苦竹笋时,就会想到苦竹亭亭玉立的身姿,想到眼前依前身姿挺拔的妻子,于是,对苦竹笋就更有了不亚于黄山谷那样的情感。
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
本版积分规则